五萬噸級散裝貨輪貨艙蓋水密設計及試漏方法
1. 該型船舶艙蓋屬前後兩段式folding
Type;基本上,只要前面兩片間的連接樞紐及後面兩片間的連接樞紐,有定期打牛油,軸套沒有磨損,該兩片間的橫向接縫是不容易漏水的。
2. 另外,Coaming
Top 四周的不鏽鋼迫緊壓條高度約有3.5公分,海綿迫緊雖然經多年使用約有1.5公分的永久變形,但是貴輪艙蓋屬於Metal
Contact型,即艙蓋在關閉狀態時,艙蓋邊板是與Coaming
TopPlate接觸的;因此,在艙蓋關閉時,四周的迫緊至少有1.5-2.0公分的壓縮量,這樣的壓縮量對於Weather
Tight應該是足夠的,況且,海水進入貨艙必須先穿過艙蓋邊板與Coaming
Top Plate之間隙,再穿過迫緊,機會更微呼極微。所以,海水想從Coaming
四周漏入貨艙是不容易的,除非迫緊或compressor
bar有損壞。
3. 依據經驗,該型艙蓋最容易漏水的部位是前後兩段艙蓋中間的接縫部位;原因是,艙蓋左、右舷的四只斜形Stopper
因長時間開關或鏽蝕而磨損,以致於艙蓋關閉時,沒有將前、段艙蓋向中間接縫擠或是擠壓量不足,中間接縫迫緊沒有足夠個壓縮量導致漏水。處理方法是在Coaming
Top上方的四只stopper平均加墊片或補銲,以增加中接接縫迫緊的壓縮量。墊片或補銲厚度也不能太厚,否則,艙蓋關閉後,中間接縫部位會拱起,會造成左、右舷中間艙蓋滾輪前後之艙蓋邊板無法平順的落在coamign
top plate上,造成漏水。
4.如果發生前述前、後段艙蓋中間接縫漏水情況,漏水會經由中間接縫壓條下方的水槽,流向艙蓋左、右coaming
top內側的流水導槽內,再流向前後四個角落的的流水孔排出。因此,這四個流水孔及止回閥必須保持通暢,否則,內側導槽之積水高過導槽後,便會流入貨艙。
5. 如果對艙蓋的防水設計有了解,做艙蓋hose
testing是很容易的。建議步驟如下:
5.1 將艙蓋蓋妥,由於是屬於metal
contact type,所以無須將四周的cleat掛上或鎖緊(cleat僅為繫固用)
5.2. 對橫向及四周接縫(特別是中間橫向接縫)進行沖水,由第5艙依序往前沖。如果,時間有限建議只要就三道橫向接縫沖水即可。因為,四周的接縫除非有嚴重損壞,否則,不容易漏水。
5.3 沖完第1艙後,回頭依序從第5艙檢查的四個止回閥是否有水流出?如果沒有水,即表示沒有水漏入艙蓋coaming
top內側的流水槽,表示艙蓋weather
tight情況良好,人員無須進入貨艙檢查。反之,如果發現有水之止回閥流出,即表示迫緊部位無法檔水,這時,就應將艙蓋打開檢查哪裡有漏水痕跡。
6. 如果經由艙蓋Hose
Testing後對艙蓋Weather
Tight有信心,本人不建議船上仍貼Marine
Tape;因為,過去曾有租方surveyor登輪檢查發現艙蓋有貼Marine
Tape之痕跡,認為艙蓋密性有問題,其實問題根本不存在。
7. 附上相關圖說資料。
000000737.pdf
0000007317.pdf
0000007323.pdf
以上個人經驗共參考。
敬祝
順利、平安
仇忠林
敬上
船務部副理
/ 台新海運有限公司
台北市濟南路二段29號2-6樓
Tel: +886-2-2397-1554(direct)
+886-2- 2394-1769 ext 282
Fax: +886-2-2393-6578
E-mail: chyujl@taiwanline.com.tw
Mobil: 0910271128